欢迎您访问扩走历史故事,了解、借鉴、反思历史,才能创造未来、充实人生、造福社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少年儿童历史百科 > 重耳流亡

重耳流亡

少年儿童历史百科浏览次数:

    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宠爱一个妃子骊姬,想把骊姬生的儿子奚齐立为太子。后来晋献公年纪大了,想到嗣立的问题,便狠了狠心,将原来的太子申生杀了。申生一死,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性命难保,便都逃到别的诸侯国避难去了。

    晋献公死后,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夷吾感到留着重耳是个祸患,便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不到处逃难。重耳在晋国时很有声望,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愿意辅佐他。

    重耳在狄国一住就是十二年,后来有人行刺他,只好逃往卫国。卫国国君看他时运不济,也不肯接待他。

    重耳一班人一路流亡到齐国。那时齐桓公在位,待他也不错,送给重耳不少车马和房子,还把本族一个姑娘嫁给他。重耳觉得留在齐国挺舒适,便不再想回国的事,可是跟随的人都思念晋国。于是,众人商量了个办法,把重耳带出了齐国。

    后来,重耳又到了宋国。正赶上宋襄公生病,他手下的臣子对重耳的随从狐偃说:“宋襄公是非常器重公子的,但是我们实在没有能力帮助你们回晋国去。”

    狐偃明白宋国的意思,便与重耳等人离开宋国,又到了楚国。楚成王把重耳当做贵宾,还用招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由此,重耳十分尊敬楚成王。两个人渐渐成了朋友。

    有一次,楚成王邀请重耳到王宫去,在宴会上开玩笑说:“公子要是将来回到晋国当上国君,那么会怎样报答我呢?”

    重耳说:“我愿意和贵国永远友好。如果两国交兵打仗,在两军相遇时,我一定退避三舍。”等宴会结束,楚国大将成得臣对楚王说:“重耳言谈没有分寸,我看他是个忘恩负义的人。不如趁早杀掉他,免得以后吃他的亏。”

    楚成王对成得臣的意见不置可否,正好秦穆公派人来接重耳,成王就让重耳到秦国(都城雍,在今陕西凤翔东南)去了。

    当初秦穆公帮助重耳的异母兄弟夷吾回晋国当了国君。没想到夷吾做了晋国国君以后,不仅不感恩戴德,还和秦国发生了战争。夷吾死后,他儿子又同秦国发生事端。于是,秦穆公决定帮助重耳回国。

    公元前636年,秦国的大军护送重耳渡过黄河,收复了晋国,从此流亡了十九年的重耳在晋国当上了国君。这就是晋文公。

    

重耳流亡图

    

智君子鉴 春秋

    为晋国智氏家族遗物

    

鸟头纹饰金具 春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层社会生活日趋奢侈,对高级日用品和装饰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在客观上促进了金银制作和加工工艺的提高。使用金银用品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

    

晋文公复国图卷 南宋 李唐

    

金柄铁剑 春秋

    春秋时期铁兵器比青铜兵器更加名贵,在上层社会中非常流行。此剑剑柄镶嵌金银,显示出主人的特殊身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襄公之好

下一篇:退避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