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
春秋末期,各诸侯国家经常发生战争,使生产遭到破坏,各国财政贫乏,中原大国晋国也日渐衰落。这时,晋国国君的权力也旁落了。
晋的权力由中行、范、赵、魏、韩、智六家大夫把持,他们又以自己的地盘和武装,争权夺利,互相攻战。后来只剩韩、赵、魏、智四家。四家中智伯瑶势力最大,野心也最大。智伯瑶打算进一步侵占韩、赵、魏三家的土地,于是把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三大夫请到家中,设宴款待。席间智伯瑶对三家大夫说:“晋文公时,晋国是中原霸主,后来霸主地位被吴、越夺去了。为了重振晋国雄风,我主张每家献出一百里土地和相应的户口交国君掌管。韩康子害怕智伯瑶的势力,首先表示赞同;魏桓子心里不愿意,但也不得不表态,也把百里土地和九千家户口交给智家。智伯瑶见赵襄子一言不发,便用言语威胁他。赵襄子性格耿直,看智伯瑶贪婪的样子,非常气愤,便说:“土地是祖宗遗产,要送给别人,我实在不敢做主。”智伯瑶听罢立刻翻脸,智、赵两人在席上争吵不休,赵襄子一甩袖子走了。智伯瑶立刻决定讨伐,并亲自带兵马为中军,让韩为右军,魏为左军,三军直奔赵城。赵襄子寡不敌众,边战边退,退到晋阳(今山西太原)闭关固守。整整打了两年的仗,智军就是攻不下晋阳城。
智伯瑶无计可施,十分恼火。一天智伯瑶绕城察看地形时,看到晋阳城东北有晋水河,水势湍急,受到启发。智伯瑶便命令士兵筑坝蓄水,想把晋阳全城淹没。
大水淹进晋阳城以后,赵襄子焦虑不安,愁眉不展,就与谋士张孟谈探讨对策。赵说:“目前百姓情绪稳定,只是水势若再往上涨,全城就难保了,这可怎么办呢?”张孟谈分析说:“攻城不如攻心。我看韩、魏把土地割让给智家,并不是心甘情愿的,我们何不派人游说,把韩、魏争取过来,请他们帮我们一起对付霸道的智伯瑶。”赵襄子同意这主意,就派张孟谈连夜出城,直奔韩、魏两营。韩、魏二大夫正担忧自己的前途,经张一说,都赞同合力对付智伯瑶。
第二天深夜,智伯瑶在营帐里睡得正香,突然听见一阵喊杀声。他连忙披衣察看,发觉床下到处是水,以为大堤决口的水是从晋阳城漫过来的,心里还挺高兴。但出帐外一看,兵营里一片汪洋,士兵给突来的大水弄得惊慌失措,乱作一团。智伯瑶惊魂未定,转瞬间,三家军兵分由韩、赵、魏大夫带领,撑着木筏,从四面八方冲杀过来,打得智家军措手不及,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智伯瑶也死于乱刀之下。
韩、赵、魏全歼了智家军,并乘势瓜分了晋国土地。公元前403年,三家派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天子,要求晋封他们为诸侯。周天子见木已成舟,也就顺水推舟送个人情,正式晋封韩康子、赵襄子、魏桓子三人为诸侯。
从此以后,韩、赵、魏都成为中原大国,与秦、楚、燕、齐四个大国,并称为“战国七雄”。
双龙形玉饰 战国
西周的礼制中,玉器具有神秘而高贵的内涵,有着完整的佩饰体系。春秋战国时期,旧礼制逐渐崩溃,人们将有关君子的伦理道德观念与玉的特质相结合,使“君子之德比于玉”等观念应运而生。这种理念贯穿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成为后世玉器经久不衰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
长杆三戈戟头部 战国早期
“武遂大夫”玺 战国
武遂,战国韩地。
镶嵌龙纹方壶 战国
魏国铜器精品
金器 战国前期
战国时代,随着铁制工具的应用和普及,金银器的制作工艺有了很大提高。由于当时的黄金极为稀少,所以只有上层社会才有条件使用。
韩氏鼎 战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