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历史故事,了解、借鉴、反思历史,才能创造未来、充实人生、造福社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少年儿童历史百科 > 欧阳修改革文风

欧阳修改革文风

少年儿童历史百科浏览次数:

    范仲淹遭遇排挤后,支持新政的大臣富弼,被诬陷是范仲淹的同党,丢了官职;韩琦替范仲淹、富弼辩护,也受到牵连。当时,虽然有些人同情范仲淹,但是碍于形势,不敢出头说话。只有谏官欧阳修大胆给宋仁宗上书说:“自古以来,坏人陷害好人,总是说好人是朋党,诬蔑他们专权。范仲淹是难得的人才,为什么要罢免他?如果听信坏人的话,把他们罢官,只能使亲者痛,仇者快!”

    欧阳修是著名的文学家,庐陵(今江西永丰)人。他四岁的时候,父亲就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到随州(今湖北随州市)投奔他的叔父。欧阳修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成人,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她就用屋前池塘边上生长的荻草秆儿在泥地上划字,教欧阳修认字。幼小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早就爱上了书本。

    后来,欧阳修读了韩愈的散文,觉得韩愈的文笔流畅,说理透彻,跟当时流行的文章完全不同。他就认真研究琢磨,学习韩愈的文风。长大以后,他到东京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场,都得了头名。

    欧阳修二十多岁的时候,已经在文坛上很有声誉了。虽然他的官职不高,但是十分关心朝政,正直敢谏。

    这一次,欧阳修支持范仲淹新政,又出来替范仲淹等人说话,让朝廷一些权贵大为气恼。他们捕风捉影,把一些罪名安在欧阳修身上,最后又把他贬谪到滁州(今安徽滁县)。

    滁州四面环山,风景优美。欧阳修到滁州后,除了处理政事之外,常常徜徉于山水之间,怡情悦性。当地有个和尚在滁州琅琊山上造了一座亭子供游人休息。欧阳修登山游览之时,常常在这座亭上喝酒作文。他自称醉翁,便给亭子起了个名字叫醉翁亭。他写的散文《醉翁亭记》,成为人们传诵的杰作。

    欧阳修做了十多年地方官,由于宋仁宗赞赏他的文才,才把他调回京城,在翰林院供职。

    欧阳修积极提倡改革文风,在担任翰林学士以后,更把这种想法付诸实施。有一年,京城举行进士考试,朝廷派他担任主考官。他认为这正是选拔人才、改革文风的大好时机,在阅卷的时候,凡是华而不实的文章,他一概不予录取。从此以后,考场的文风就发生了变化,大家都学着写内容充实、文风朴素的文章了。

    欧阳修在大力改革文风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发现和提拔人才。许多原来没什么名气的人才,经过他的赏识和提拔推荐,一个个都成了名家。最出名的有曾巩、王安石、苏洵(音xún)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在文学史上,人们把欧阳修等六人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合起来,称为“唐宋八大家”。

    

《欧阳文忠公文集》书影

    

醉翁亭,在今安徽滁州城西南的琅琊山中。

    

灼艾帖 北宋 欧阳修

    

山西太原晋祠侍女塑像 北宋

    

集古录跋尾 北宋 欧阳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范仲淹推行新政

下一篇:铁面包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