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历史故事,了解、借鉴、反思历史,才能创造未来、充实人生、造福社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少年儿童历史百科 > 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共产党诞生

少年儿童历史百科浏览次数:

    公元1921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自从1919年开展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许多革命社团和进步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以极大的热情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当时最负盛名的人物是“南陈北李”。“南陈”指陈独秀,是安徽人;“北李”指李大钊,是河北人。他们撰写文章、创办刊物、抨击时政,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引起了俄国共产党的注意,共产国际决定帮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建立共产党组织。

    1921年6月3日,共产国际首任驻华代表马林,乘坐“阿切拉号”轮船到达上海。不久,尼可尔斯基也来到上海,他们很快与李达、李汉俊等人建立了联系,在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以后,他们建议召开党的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党的组织。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三号(现兴业路76号)开幕,出席大会的代表共十三人,他们是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湖南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的董必武、陈潭秋;山东的王烬美、邓恩铭;广东的陈公博及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代表周佛海。陈独秀、李大钊因故没有参加。

    会议由张国焘主持,毛泽东与周佛海做记录,会议开始进行得比较顺利,然而,一个突发事件使后来的会议被迫中断。

    这一天,会议开始不久,一名穿灰色长衫的中年男子,突然闯人会场。陌生人的出现引起了大家的警觉,当人们询问这个不速之客时,他含含糊糊地说:“我找联社的王主席。”随即又说:“对不起,我找错了地方。”然后急忙退了出去。这件突如其来的事,引起了大家的怀疑,马林当机立断,建议会议立即停止。在场的人先后离去,只留下陈公博、李汉俊两人。

    果然,十分钟后,法租界巡捕便包围了会场,闯进室内,进行了搜查。他们发现了一些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的书籍,但这并没使他们产生怀疑,当时的党纲就放在抽屉里,巡警们看它是一张改得一塌糊涂的薄纸,认为是一张废纸,连看都没看。

    巡捕们找不到证据,便怏怏离去。

    为了使代表大会继续开下去,代表们只好转移会址,分两批离开上海去嘉兴。马林、尼可尔斯基、陈公博三人因故没去。

    后来,代表们到达了嘉兴,租了一条游船,为了会议的安全,他们带着乐器、麻将牌,船的中舱桌上还摆着酒菜,以游客身份做掩护。这天,小雨连绵不断,湖上游人稀少,四周一片寂静,清风徐来,水波荡漾。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等决议,选举了党的中央机构,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李达为宣传主任,张国焘任组织主任。下午六时左右,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它改变了中国的革命方向,加速了革命胜利的进程。

    毛泽东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李大钊像

    李大钊(1889-1927),河北乐亭人,字守常。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领袖之一,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中国传播马列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先驱,1927年在北京英勇就义。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

    

陈独秀像

    陈独秀(1880-1942)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字仲甫。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领袖之一。自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8月,连任党中央书记。由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奉行右倾投降主义,使革命遭到失败,1927年被撤销总书记职务。

    

嘉兴南湖

    1921年7月30日晚,中共“一大”会议因遭法租界巡捕的搜查被迫中断,代表们分散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结束了最后一次会议,图力该游船的复制品。

    

五四运动浮雕

    五四运动促进了现代的民主观念和科学意识的传播,位于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一侧的这一浮雕群即描绘了当时风起云涌的新思朝。

    

中共“一大”会址现景

    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后称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