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历史故事,了解、借鉴、反思历史,才能创造未来、充实人生、造福社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事件 > 拿破仑的加冕

拿破仑的加冕

    ●时间:1804年12月2日

    ●地点:法国巴黎圣母院内

    ●关键人物:拿破仑

    入选理由:

    拿破仑,一个充满传奇的名字,他不仅数次击败反法同盟(多数欧洲强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独立,而且到处征服,驰骋欧洲,无人能挡。拿破仑的加冕只不过是其戎马人生中的一个短暂的音符,铁甲之下、战马之上的拿破仑才是真正的拿破仑。

    

    ◇史海经典

    

    1804年12月2日清晨,寒风携着雪花飘撒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天气非常寒冷,整个巴黎城万人空巷,50万市民几乎全聚到了从杜伊勒里宫(拿破仑的寝宫)到巴黎圣母院的道路两边。巴黎圣母院的工作人员还在紧张地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以确保万无一失。事实上,5个月前他们就已经为此而忙碌,登基典礼的每个细节都由一名通晓礼仪的旧王朝后裔精心设计。

    当日上午9时,由法国骑兵队护送的罗马教皇庇护七世准时从杜伊勒里宫出发。引领仪仗队的是教皇的使节,滑稽的是,使节骑的不是马,却是一头驴。这引起了路两旁看热闹的市民的哄笑。

    其实,拿破仑一点都不喜欢罗马教廷,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统治更稳固、更“合法”,他还是选择了像查理大帝那样接受教皇的加冕。早在8月份,教皇就接到了拿破仑的邀请。教皇开始也不想答应这个法国人的“无理要求”,所以一直没有答复。但考虑了利害得失后,教皇最终答应在11月初前往巴黎。拿破仑的登基典礼也不得不从原定的11月9日(雾月革命纪念日)推迟到12月2日。

    

    拿破仑的加冕典礼 这幅画是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的不朽之作,描绘了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称帝加冕的仪式。画中的拿破仑已经戴上了皇冠,正托起后冠,给跪在主教坛前的妻子约瑟芬加冕。

    ●拿破仑加冕

    1804年12月2日正午12点,几束温暖的阳光刺穿了巴黎的苍凉。拿破仑和妻子约瑟芬乘坐的金碧辉煌的马队缓缓驶至巴黎圣母院,而此时教皇庇护七世已在清冷的巴黎圣母院苦苦等待了两个多小时。披着沉重冕袍的拿破仑和拖着长裙的约瑟芬慢腾腾地走进巴黎圣母院,漫不经心地出现在加冕仪式上。

    巴黎圣母院的大厅里,191名来自欧洲各地的嘉宾个个身穿华服,他们被专门邀请来参加这次登基大典。静候加冕的拿破仑身着紫色天鹅绒礼服,佩戴着据说是查理大帝登基时用过的宝剑,手执权杖坐在圣餐台前。

    弥撒过后,教皇为拿破仑夫妇的头上和手心分别施了涂圣油礼,并且为他们的王冠赐福。年迈的教皇口诵经文,慢悠悠地捧起金灿灿的皇冠,正要为拿破仑戴上。所有的大臣、宗教人士都屏住了呼吸,睁大了眼睛,以便能看清这永载史册的经典一幕。突然,拿破仑伸手从教皇手中夺过了皇冠,自己戴在了头上,骄横写在了拿破仑的脸上。

    这出人意料的一幕使参加典礼的客人措手不及,他们不是表情尴尬,就是马上扭过头,装作什么也没看到。整个加冕仪式持续了整整4个小时,裹在沉重华服下的拿破仑不时表现出困倦的表情,打了好几个哈欠。

    这就是历史上最为滑稽的加冕式——拿破仑加冕式。

    

    ▲身穿皇帝礼服的拿破仑 拿破仑身穿象牙色的丝质刺绣长袍,外披一件紫红色天鹅绒披风,胸前佩戴着纪念作战胜利的徽章,头戴月桂叶形的黄金冠冕,手持两根权杖,显得华贵而威严。

    ●一战成名

    拿破仑曾这样谈论自己的身世:“1769年8月15日,我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修克斯,父母给我取名为拿破仑。数百年以来,我家皆称第二个儿子为拿破仑。‘拿破仑’的意思是‘林中之狮’。我出生之日正是祖国垂亡之时。3万名法国人像潮水一样涌上了我们的海岸,把自由之殿淹没在血泊之中,这就是初次印入我眼帘的恐怖情景。垂死者的呼叫声,被压迫者的呻吟声和绝望者的哭泣声环绕着我的摇篮。”这个名字,这段描述,定下了拿破仑一生的基调。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引起了欧洲各国王室的恐慌。在他们的支持下,法国的保王势力在法国南部发动叛乱,占据了战略要地土伦军港。英国和西班牙的军舰也开进了土伦。法国革命政府派出两支军队围攻土伦,还让特派员萨利切蒂赶去督战。久攻不下,萨利切蒂愁眉不展。这时,一位个头不高、鼻梁笔挺的青年军官走了进来,他那带科西嘉土音的问候使萨利切蒂倍感亲切。他们都是科西嘉人。这个青年军官就是拿破仑。

    拿破仑看着土伦港口地形图,略作沉思之后,那双如鹰隼般锐利的蓝眼睛闪烁出了光芒。他指着土伦港的里卡尔半岛,说先攻占这里,然后集中炮兵火力,轰炸土伦城的保王军。萨利切蒂恍然大悟,立即向法军司令举荐拿破仑,请他出任攻击土伦的炮兵指挥。1793年12月16日,按拿破仑的作战方案,法军拿下了里卡尔半岛,最终收复土伦。拿破仑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名噪一时的青年将领。

    雅各宾派下台以后,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热月党人掌握了政权。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对革命派举起了屠刀,大肆屠杀革命者。拿破仑虽然没被送上断头台,也被监禁了14天。对热月党人的所作所为,拿破仑感到十分不满,因而辞了职。

    夺权后的热月党人过起了尽情享乐的贵族生活。而那些妄图复辟的保王党觉得有机可乘,便又活跃起来。1795年10月,保王党在巴黎发动叛乱,他们纠集了一支2万多人的军队向政府发起进攻。当时,可供热月党军队总司令巴拉斯调动的将士只有6000人。为了将叛乱镇压下去,巴拉斯决定起用拿破仑。

    拿破仑决定用炮兵对付保王党的叛乱。他立即派人到附近的军营里将大炮搬来,架在议会大厦前面。当保王党还在犹豫不决、争吵的时候,拿破仑已经将大炮对准了他们。

    黎明时分,叛军朝议会大厦扑来。“轰”的一声炮弹在他们中间爆炸了。随着隆隆的炮声,叛军纷纷倒在地上,剩下的士兵连忙四处逃散。战斗很快结束,叛军被打垮了。拿破仑马上晋升为巴黎的卫戍司令。

    之后几年,是拿破仑的飞黄腾达期。当时,英、俄、奥等国组成了反法联盟,与法国交战。主要战场在德国的西部和西南部,法军把大量精锐部队集中在那里。为了配合主力的行动,法国想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从意大利发动进攻。1796年,27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意大利方面军的总司令,出征意大利。拿破仑不但在意大利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还从意大利掠夺了亿万财富和无数艺术珍品。

    ●雾月政变

    取得意大利之战的胜利后,拿破仑成为法兰西人的英雄。但拿破仑的崛起令督政府惴惴不安,因此,1798年拿破仑被派出征埃及,以抑制英国势力在该地区的扩张。拿破仑精通数学,钟爱文学和宗教,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因此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外,还有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无数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远征途中,拿破仑还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

    远征埃及注定是一个大失败。英、俄、奥等国趁机组成第二次反法同盟,再次逼近法国边境。另外,法国国内保王党人也蠢蠢欲动,企图从内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恢复旧秩序。国内政局动荡不安,不少人要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向国内外敌人发起进攻。督政府陷入统治危机,倒台只是时间问题了。

    虽然拿破仑的军队在陆地上取得了全盘胜利,但是纳尔逊统率的英国海军摧毁了法国的舰队。嗅觉敏锐的拿破仑此时已经闻到了督政府倒台的气息,1799年10月他抛下了远征军,匆匆赶回巴黎。

    拿破仑刚一进入巴黎,他的支持者便奔走相告,巴黎沸腾了。人们欢呼雀跃,高呼着拿破仑的名字。拿破仑也没有想到他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狂热支持。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得政权,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官,实际上的独裁者。

    拿破仑上台之后,一方面实行改革,加强自己的权力,并颁布了影响深远的《拿破仑法典》;另一方面集中力量打击第二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亲率4万大军出兵意大利,以少胜多,击败奥地利军,瓦解了反法同盟。

    

    ▲雾月政变中的拿破仑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闯进议会厅时,被愤怒的议员包围,幸亏卫兵赶到,才将他救出会场。拿破仑下令士兵持枪包围议会厅,并强行宣布解散督政府和议会,就这样不费一枪一弹,完成了著名的“雾月政变”。

    

    ▲第一执政官拿破仑 雾月政变之后,拿破仑建立了执政府,自己出任第一执政官,后改为终身执政官。在此期间,拿破仑对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经济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中包括最著名的《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童年经历

    1769年8月15日,拿破仑·波拿巴出生在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这个岛恰好在一年前被并入法国。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曾热衷于政治,参加过法国的政党。

    1779年,拿破仑10岁时,父母为了让他适应法国的各种环境,将他送到了布伦纳城学习。15岁的拿破仑以优异成绩毕业,随后转入军官学校学习。可是不久,他的父亲病故,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他的身上。他只好到陆军去服役,靠薪金养活母亲和兄弟姐妹。生活的困苦不但没有把他压垮,反而促使他学习各种知识,他尤其喜欢看军事方面的书籍。这为拿破仑一生的征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延伸阅读

    

    拿破仑不仅战无不胜,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拥有非凡的统治才能。他建立第一帝国,在各方面进行改革,并颁布了影响深远的《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随着他的征服,法国的革命思想和精神传播到欧洲各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命运

上一篇:攻陷巴士底狱

下一篇:滑铁卢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