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历史故事,了解、借鉴、反思历史,才能创造未来、充实人生、造福社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外国历史记录人物故事 > 《威斯敏斯特法》

《威斯敏斯特法》

    1931年英国议会确认各自治领地位的法律。当时的自治领有加拿大、奥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爱尔兰共和国和纽芬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力量削弱,自治领的离心力加强。20世纪20年代初,一些自治领要求明确规定自治领的地位,于是在1926年的帝国会议上英国代表团团长A.J.贝尔福(1848~1930)提出自治领的定义,它们“是英帝国内的自主实体,地位平等,在其对内或对外事务的任何方面,一个绝不从属另一个。”1931年12月11日,英国议会通过本法确认这个定义。根据本法,联合王国与当时仅有的白人占优势的加拿大、奥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邦、爱尔兰共和国和纽芬兰组成英联邦;自治领为独立和平等的主权国,共戴英王为国家元首。主权国议会与帝国议会平等,自治领议会具有废止或修正与英国法律相抵触的法律、命令、规则或规章的权力。凡未经自治领明确请求并得到其同意,英国议会无权代为立法。在对外事务上,规定自治领有独立的外交权,可派出及接受外交使团。除纽芬兰外,都可在国际联盟中派遣自己的代表。还规定此后英国议会通过的法律中的“殖民地”一词,不再包括自治领及其统辖下的地区。因此,本法成为英联邦的法律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