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
【生卒】:344~413
【介绍】:
后秦僧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其名又译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略称罗什,意译童寿。父籍天竺,后为龟兹王国师,母为龟兹王妹。罗什生于龟兹。七岁随母出家,游北天竺,后回龟兹。罗什广学大小乘经论,尤精大乘空宗中观学说,深得般若性空义理的三昧。在西域说法传教,声誉极高。前秦建元十八年(382),苻坚在道安一再建议下,派遣大将吕光进军西域,破龟兹,迎罗什来长安。385年,随吕光至凉州,遂滞留此十七年。后秦主姚兴于弘始三年(401)出兵凉州,迎罗什至长安,待以国师之礼。罗什应姚兴之请,在逍遥园西明阁主持译事,译出《阿弥陀经》、《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所说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成实论》等论。据《出三藏记集》载,共译出佛典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在此之前,佛经仅有零星翻译,至罗什时大乘各部经典都有译出。罗什译经量多质高,在文体上一改过去朴拙之风,务求达意,使译文臻于成熟。罗什通过译经,系统地介绍般若空宗学说,对于大乘空宗教理在中国的移植和弘传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所译“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后来三论宗的主要经典,并对天台宗产生重大影响。《成实论》流行于江南,为成实派的主要依据。《法华经》为天台宗所尊奉的宗经。《阿弥陀经》为净土宗所依“三经”之一。此外,大乘空宗经典的译出,还为中国哲学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影响了魏晋玄学的发展。史载,罗什门下有弟子三千,著名者数十人。后世有什门“八俊”、“十杰”之称,其中僧肇、道生、道融、僧叡,称“什门四圣”。僧肇和道生是中国佛教史和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
陕西户县草堂寺及寺内鸠摩罗什舍利塔(传鸠摩罗什曾在此译经、讲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