捺钵
中国历史人物朝代故事浏览次数:
契丹语词,意为辽帝的行营。辽帝保持着先人在游牧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居处无常,四时转徙。因此,皇帝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又称四时捺钵。辽代不同时期四时捺钵的地区也有所变化和不同。大体而言,春捺钵设在便于放鹰捕杀天鹅、野鸭、大雁和凿冰钩鱼的场所,最远到混同江(今第二松花江)和延芳淀(在今北京东南)。夏捺钵设在避暑胜地,通常离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或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境)不过三百里。秋捺钵设在便于猎鹿、熊和虎的场所,离上京或中京也不很远。冬捺钵设在风寒较不严酷而又便于射猎的场所,通常在上京以南至中京周围(见彩图)。
参考书目
傅乐焕:《辽四时捺钵考》,《辽史丛考》,中华书局,北京,1984。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