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历史故事,了解、借鉴、反思历史,才能创造未来、充实人生、造福社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人物朝代故事 > 邹韬奋

邹韬奋

【生卒】:1895~1944

【介绍】: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原名恩润, 祖籍江西余江县。1895年11月 5日(清光绪二十一年九月十九日)出生于福建永安县一个官僚家庭。早年入上海南洋公学。1919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1921年毕业后,于次年春到中华职业教育社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并编译《职业教育丛书》。1926年接办该社《生活》周刊,因其锐意革新,销数逐年增加,影响不断扩大。“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逐渐抛弃了对国民党的幻想,开始把抗日救国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1932年7月,他创办生活书店,次年1月参加宋庆龄等人发起成立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并被选为执行委员。后为躲避国民党当局的迫害,于1933年 7月流亡海外。在国外旅居期间, 写了《萍踪寄语》三集,记述了在欧洲和苏联的见闻。1935年 8月回国。11月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2月被上海各界救国会选为执行委员。他大力宣传抗日救国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人之一。1936年 7月,与沈钧儒、陶行知等人联名致书国民党当局,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11月22日,他与沈钧儒等七人一起被捕,是为轰动中外的七君子事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出狱,先后在沪、汉、渝三地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宣传全民一致抵御外侮,同时被聘为第一届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由于他主张民主自由,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因而遭到国民党的打击迫害,各地生活书店也相继被封。邹韬奋愤而辞去参政员职,于1941年2月潜赴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在1942年 1月到达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东江抗日民主根据地,10月又辗转赴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他不断著文,赞颂根据地的新气象,揭露国民党统治的腐败。

    1943年初,邹韬奋因癌症秘密赴沪治疗,1944年7月24日在上海不治逝世。临终遗言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9月28日,中共中央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邹韬奋一生著述甚多,编为《韬奋文集》三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邹容

下一篇:奏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