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谏逐客
秦国虽然在邯郸打了一个败仗,但是第二年(公元前256年)战胜了韩、赵两国。后来,索性把挂名的东周王朝也灭掉了。秦昭襄王死去后,他的孙子秦庄襄王即位。没到三年,秦庄襄王也死了,继承王位的是年仅十三岁的太子嬴政。当时,秦国的相国吕不韦掌握了朝政大权。
吕不韦当相国后,组织他的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一书,他的名气也因此更响了。
秦王政渐渐长大,在他二十二岁那年,宫里发生了一起叛乱,牵连到吕不韦。秦王政觉得吕不韦不听摆布,便免了吕不韦的职。后来又逼吕不韦自杀。
吕不韦一死,秦国的一些大臣就议论起来,说:各国的人跑到秦国来,都是为他们本国的利益考虑,还有一些是来当间谍的。他们请秦王政把所有的客卿都撵出秦国。
秦王政表示赞同,就下了一道逐客令。让所有不是秦国人的官员都离开秦国。
有个楚国来的客卿李斯,原是著名的儒家学派代表荀况的学生。他来到秦国后,受到吕不韦的赏识,留下来当了客卿。这次,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心里有点想不开。离开咸阳的时候,他给秦王上了一道奏章。
李斯在奏章上说:“从前秦穆公在位时,有了百里奚、蹇叔,当了霸主;秦孝公在位时用了商鞅,变法图强;惠文王在位时,用了张仪,拆散了六国联盟;昭襄王用了范睢,建立了功业,现在大王执政,却把外来的人才都撵走,这不是帮助其他国家增加实力吗?”
秦王政看了奏章,觉得李斯说得有道理,便派人把李斯追回来,恢复了他的官职,把逐客令取消了。
从这以后,秦王政很信任李斯,李斯也给秦国出了不少好主意。这样,一面加强对各国的攻势,一面派人到列国游说诸侯,拆散他们的联盟,韩王安担心秦国来进攻,派公子韩非到秦国来求和,表示愿意服从秦国。
韩非来到秦国后,看到秦国很强大,便上书给秦王,表示愿为秦国统一天下出力。这份奏章一送上去,秦王还没考虑是否重用韩非,李斯倒先着急起来,怕韩非夺了他的地位。原来,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况的学生,李斯知道韩非的才能不在自己之下,他便在秦王面前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肯定要为韩国打算,如果让他回国,会为大王兼并诸侯制造麻烦,不如找个罪名把他杀了。”
秦王政听了这话,下令先把韩非扣押起来。韩非进了监狱,没机会为自己辩白。后来,李斯送来毒药,毒死了韩非。
秦王政扣押了韩非,也有点后悔,后来听说韩非服毒自杀了,十分懊恼。正在这时候,魏国人缭到秦国来,秦王政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拜缭为秦国尉,后来人们称他尉缭。
李斯像
《吕氏春秋》书影
环首刀 战国
男子像烛台 战国
灯座为一男俑,身穿长袍,腰系宽带,衣着富丽。这是具有高级身份的内侍或宠臣的服装,社会地位较高的士也穿这种服装。
《韩非子》书影
韩非像
骆驼人擎灯 战国晚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