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历史故事,了解、借鉴、反思历史,才能创造未来、充实人生、造福社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少年儿童历史百科 > 李时珍著书

李时珍著书

少年儿童历史百科浏览次数:

    明世宗在位期间,贪图享乐,但又担心有死掉的那一天,享乐的日子就此结束。于是,他便挖空心思想得到长生不老的药剂。他下令让各地官吏推荐名医。正在楚王府里做医生的李时珍,便被推荐到朝廷做太医。

    李时珍,字东壁,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家中世代行医。他的祖父是悬壶济世的郎中,留下不少民间秘方(含偏方单方),他的父亲李言闻,对医学也很有研究。

    李时珍自幼聪慧,读了不少四书、五经之类的书,十四岁时中秀才。十七岁后,参加武昌府试,屡试不中。父亲还是要他继续努力,但他早已无心求取功名了。从此,李时珍跟随父亲左右,抄写药方或上山采草药。

    公元1545年,蕲州一带洪水泛滥成灾,灾后瘟疫流行,人民贫困,无钱求医。李时珍有志学医,又体恤民众疾苦,借此机遇临床实践,治好了许多病人。由于勤奋钻研,三十七岁的李时珍已成为荆楚一带的名医,“千里求药于门”者,络绎不绝。

    有一次,楚王的儿子,得了一种抽风的病,久治不愈。楚王慕名派人请李时珍为他儿子诊病。李时珍看了病人的气色,又按了按脉,知道这孩子的病是由肠胃引起的。他开了调理肠胃的药方,楚王的儿子吃过药后,病就全好了。楚王非常高兴,挽留他在府中任“奉祠正”兼楚王私人医生,李时珍同意了。他知道楚王一向与郝、顾两个富绅交往密切,而这两家藏书很多,借此机会可以弄到《神农百草经》、《征类本草》等历代药典研究,既可以丰富自己的医学知识,又可以为今后撰著医书打下基础。

    不久,明世宗下令让全国名医集中太医院,楚王只好遵旨推荐李时珍赴京城太医院任职。李时珍也得以借此机会,更好地与名医切磋交流医术,同时,阅读了许多民间看不到的善本医学经籍。在此期间,他几次提议编撰《本草》一书,但都被拒绝。李时珍只在太医院呆了一年,就告病归乡了。

    回乡后,他边行医,边查阅前贤著述、药典、典故、传奇等。此外他踏遍青山,尝尽百草,足迹遍及河南、河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又攀登了天柱峰、茅山、武当山,采集标本,求教于药农、果农,亦冒险品尝了仙果(榔梅),熟食鼓子花(旋花)。

    李时珍花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写成了著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一书。在这本书里,一共记录了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收集了一万多个药方,详尽地讲述了各种药材的产地、形态、栽培、采集等,还说明了炮制方法,分析性能和功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医药经典。

    

《本草纲目》书影

    

李时珍像

    

金铲、银锅 明

    传统中药都是以草本植物研制的,这些制药工具是一家杭州老药店所用的。

    

黑漆描金龙药柜 明万历

    盛药用具,黑漆地,正面及两侧饰描金双龙纹,背面及柜里饰描金花蝶纹。其双开门内有八方旋转式药屉80个,每屉盛药一种;两侧各有长屉10个,每屉分3格放药,每个药屉上用金泥为药鉴,墨书药名,全柜能放药140种,柜下有大屉3个,以供放置取药工具及方剂之用。柜子的背后有金泥书写的“大明万历年制”款,为官款御药房所用。

    

    

御药房金罐

    明朝皇帝患病时煎服药有严格的制度规定,经御医诊治后,计药开方,用金罐煎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