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历史故事,了解、借鉴、反思历史,才能创造未来、充实人生、造福社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少年儿童历史百科 > 徐光启研究西学

徐光启研究西学

少年儿童历史百科浏览次数:

    面对后金的威胁,翰林院官员徐光启一连上了三道奏章,认为要挽救国家危局,只有精选人才,训练新兵,才有希望。明神宗听说徐光启精通军事,就批准他到通州训练士兵。

    徐光启出生在上海。长大以后,因为参加科举考试,路过南京,听说那儿来了个叫利玛窦的欧洲传教士经常讲些西方的科学知识,于是经人介绍,徐光启结识了利玛窦。

    利玛窦传播科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传教。同时,他觉得要扩大传教,一定要得到中国皇帝的支持才行得通。到了北京后,利玛窦通过宦官马堂的门路,送给明神宗《圣经》、圣母图,还有几只新式的自鸣钟。

    明神宗接见利玛窦时,请利玛窦讲一下西洋的风俗人情。听后,明神宗很感兴趣,赏给利玛窦一些财物,让他留在京城传教。有了皇帝的支持,利玛窦就很容易跟朝廷的官员们接触了。

    几年后,徐光启考取了进士,也到了北京,在翰林院供职。他认为学习西方的科学,对国家富强有好处,就决心拜利玛窦为师,向他学习天文、数学、测量、武器制造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后来,徐光启翻译了大量的外国科学著作。

    这一次,徐光启提出练兵的主张,得到明神宗的批准,他满怀希望,想尽快把新兵练好,加强国防。哪料到朝廷各个部门都腐败透顶,练兵衙门成立了一个月,徐光启要人没人,要钱没钱,闲得无事可做。后来,领到了一点军饷,可是到了通州,检阅了一下招来的七千多新兵,大多是老弱残兵,能够勉强充数的只有两千来人,他大失所望,只好请求辞职。

    公元1620年,明神宗死去,他的儿子明光宗朱常洛又接着病死,神宗的孙子朱由校继承皇位,这就是明熹宗。徐光启又重返京城,他看到后金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便竭力主张要多造一些西洋大炮。为了这件事,他跟兵部尚书发生了矛盾,不久就被排挤出朝廷。

    徐光启回到上海时,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从前就对研究农业科学很有兴趣,回到家乡后,亲自参加劳动,在自己的田里做了一些试验。后来,他把他平日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部著作,叫做《农政全书》。书中详细记载了我国的农具、土壤、水利、施肥、选种、嫁接等农业技术,可以称得上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呢!

    

徐光启像

    

《农政全书》书影

    

利玛窦像

    

晷仪——汤若望款新法日晷

    地平式日晷在明末出现,是一种以日光的投影测算时辰的仪器。这是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在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呈多尔衮及清世祖的献礼,但制作时间应在明晚期。

    

    

明崇祯刻本《崇祯历书》

    徐光启晚年专心规划,督率编译并亲加校改而成。

    

今北京社会科学院内的利玛窦墓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萨尔浒之战

下一篇:左光斗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