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庚迁都
商汤建立商朝时,将国都定在亳(今河南商丘)。后来三百年当中,前后五次搬迁都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的缘故;还有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的缘故。有一次洪水泛滥,把都城全淹了,商朝就不得不迁都。
从商汤开始,王位传到盘庚时,已传了二十个王。盘庚是个很有才干的君主,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他决心再一次迁都。
可是,迁都的想法遭到大多数贵族的反对,他们贪图安逸,都不愿意搬迁。还有一些有势力的贵族煽动平民起来反对,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
在强大的反对势力面前,盘庚丝毫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把反对迁都的贵族找来,耐心地劝说他们:“迁都是为了我们国家的安定。你们要理解我的苦心,不要产生无谓的惊慌。我的主意已定,不容更改。”
盘庚坚持迁都的主张终于挫败了反对势力,他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重新兴旺起来,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所以商朝又称做殷商。
从那以后,又经过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商朝的国都就变为废墟。到了近代,人们在殷地旧址上发掘出大量古代的遗物,因为那里曾经是商朝国都的遗址,就把那里命名为“殷墟”。
从殷墟发掘出来的遗物中,有龟甲(就是龟壳)和兽骨十多万片,上面都刻着很难辨认的文字。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才把这些文字弄明白。当时,商朝的统治阶级很迷信鬼神。他们在祭祀、打猎、出征时,都要用龟甲和兽骨来占卜吉凶。占卜之后,就把当时发生的情况和占卜的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现在,我们把这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过来的。
在殷墟上发掘出的遗物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皿、兵器,工艺制作都很精巧。有一个叫做“司母戊”的大方鼎,重量为八百七十五公斤,高一百三十多厘米,上面还刻着富丽堂皇的花纹。从这件青铜器上可以看出,在殷商时期,冶铜的技术和艺术水平都是很高超的。
青铜尊 商代
器如觚形,惟体较粗,长颈,高足。此尊主纹突出,还有细密的雷纹,具有强烈的立体感。
记录有日食现象的甲骨文
古代的商族人已经对天体产生了兴趣,他们记录了当时发生的日食,早于巴比伦的可靠日食记录。
商代玺印
司母戊大方鼎 商
此器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造型古朴端庄,雄浑大气。
大型涂朱红牛骨刻辞
商武丁时期
商朝的甲骨文是占卜时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的象形文字,也称卜辞。河南安阳殷墟有大量出土。
殷墟鸟瞰图
安阳殷都是商朝晚期的都城,是最早发掘的商朝城市,遗址面积约24平方公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