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
自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略者加紧了侵华活动。而当时的蒋介石集团却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苦心孤诣地要把红军扼杀在摇篮里。
蒋介石为了实现既消灭红军又削弱异己的阴谋,把东北军和西北军调到陕北,迫使他们充当“剿共”的先锋。
但是,由于东北军、西北军在“剿共”过程中,屡遭惨败,使将领们都感到“剿共”没有出路。再加上红军积极开展对东北军、西北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使东北军和西北军逐渐认识到一致抗日的重要性。
蒋介石集团根本不把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放在心上,不顾东北军、西北军官兵日益高涨的抗日情绪,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为了逼迫东北军、西北军加紧“围剿”红军,蒋介石于1936年10月亲自飞抵西安督战。
蒋介石来到西安后,带着一团卫队住在临潼华清池。
张学良、杨虎城趁蒋介石到西安之机,一再向他进谏,劝他放弃“剿共”计划,为挽救国家和民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要求派东北军和西北军开赴抗日前线,收复被日本侵占的国土。到了后来,张学良甚至在蒋介石面前“哭谏”,但都遭到申斥、拒绝。
这样一来,张学良、杨虎城便决定实行兵谏,用武力逼蒋抗日。
事变前,张学良和杨虎城布置了捉蒋事宜。东北军负责去临潼捉蒋,西北军负责解除城内蒋系力量的亲信和武装。
12月12日凌晨五点钟,枪声划破了西安城的宁静,西北军很快就解除了宪兵团的武装,一切进展顺利。
在东北军方面,由白凤祥、刘桂五率领的捉蒋队伍,同蒋介石的卫队在临潼展开了激战。当他们突破防线,进入蒋介石的卧室时,却发现蒋介石已经不见了。但蒋介石的衣服、帽子、皮包还在,被窝还很温热,他的座车也在。张学良判断蒋介石不会跑很远,干是组织队伍搜捕,最后终于在华清池后山捉到了蒋介石。
当天色渐明的时候,宣传车上街散发传单,大呼:“蒋介石被抓住了!”此时家家户户都开门出来抢阅传单。西安人民得知这个惊人的消息,真是高兴极了。
蒋介石被抓住以后,东北军、西北军的许多将领都主张严厉处置蒋介石,张学良和杨虎城等决定就此事同中共中央商量。
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来到了西安。他们向张学良、杨虎城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和平谈判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最后,蒋介石被迫放弃“剿共”的做法,表示要一致抗日。这样一来,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自把蒋介石送回南京,但蒋介石背信弃义,将张学良软禁了起来。
西安事变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转折点。从此,国共开始联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建立起来。
张学良像
1936年12月2日,蒋介石在洛阳与西北军政首脑合影。前排左起 杨虎城、蒋介石、宋美龄、杨虎城夫人、张学良、邵力子(陕西省主席)。
西安事变前夕的张学良和杨虎城
西安事变后,西安各界数万人在革命公园集会和游行,共同拥护张学良、杨虎城的八项政治主张。
1935年7月6日,西安报载《何梅协定》消息及声讨文章。
中共参与西安事变谈判的代表(左起)秦邦宪、叶剑英、周恩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